我的天呐! 全红婵去暨南大学报到了! 就是那个在奥运会上让水花消失的姑娘! 听说她师父陈若琳问她一个月生活费多少,你猜她怎么说? 1500块! 不是一万五,是一千五! 一个奥运冠军啊,这数字说出来我都不敢信。
她可不是随口说的,人家真的在校园里转了一圈,看了食堂价格,算过账的。 食堂一荤两素才十块出头,她觉得这水平1500块足够了。 完了还跟陈若琳说“哪天来我们学校请我喝奶茶”,这孩子真是太实在了。
知道吗? 她报到那天穿着明黄色T恤,乖乖坐着,手指头还抠着衣角,跟赛场上那个霸气冠军完全两个人。 还好有室友林珊陪着,俩人手拉手去参加迎新活动,不然全红婵害羞得脸都红到耳朵根了。
别看现在这么害羞,人家可是有“顶配开局”的。
体育学院院长是苏炳添,室友是跳水名将林珊,就连她报到背的帆布包都被粉丝扒出同款卖光了。 但她自己说得特别实在:“想真学点东西,不是来混日子的。
展开剩余69%”说到1500块的生活费水平,在广州这种一线城市算“基础款”。
早餐5块、午餐15块、晚餐12块,再加上日用品和偶尔零食,基本没剩什么余地了。 但这可是全红婵啊! 奥运冠军! 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人,居然这么精打细算。
她这种朴实作风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粉丝去她老家打卡,她会叮嘱“别打扰爷爷奶奶”;受伤缺席比赛,她第一时间说“我会尽快练回来”。 现在进了大学,也没把冠军身份当“免死金牌”,反而像个普通新生一样算计生活费、依赖室友。
听说苏炳添作为院长,要给全红婵量身打造一个长达八年的专属学习计划。
她读的是运动训练专业,要学运动训练学、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、运动选材学、运动营养与恢复、运动训练管理学、运动心理学这些课程。
学校住宿费每学年1000-1500元,每月伙食费约500元左右。 暨南大学还有各种奖学金,从600元到8000元不等。 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,学校还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机会。
全红婵不是第一个来暨南大学的跳水奥运冠军,她的师兄谢思埸、陈艾森都是暨大校友。
苏炳添、吴瑞庭、严海滨这些奥运健儿也都曾在这里求学。
想想其他运动员的消费观,真是差别很大。
王楚钦在多哈夺冠后直奔免税店,花了差不多10万买了两瓶红酒一瓶威士忌。 全红婵却喜欢窝在直播间抢乌龟盲盒,这种反差太大了。
全红婵的消费观和她出身有关。 她来自农村,父母是农民,她喜欢买接地气的东西。 就算现在成名了,她还是保持着那种朴实本色。
体育圈从不缺年少成名后迷失的例子。 有人刚拿奖牌就铺张享乐,有人把代言费当“躺平资本”。 全红婵不一样,她还在算食堂菜价,还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。
说实话,大家爱全红婵不是爱她的金牌,是爱她在名利场里没丢的那份纯粹。 比起那些动辄晒奢侈品、把“名校生”标签挂嘴边的流量,全红婵的1500块生活费,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叫“拿得起荣誉,守得住本心”。
苏炳添说“她在任何赛道都能发光”,现在看确实是这样。 泳池里的金牌靠天赋和苦练,校园里的成长靠踏实和清醒,这两样,全红婵都攥得很紧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